念好大食物觀的“山海經”

![]() |
今年我國耕地面積實現“三連增”。截至2023年底,已建成10億多畝高標準農田,農業(yè)防災抗災能力顯著提升;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%,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45%以上。 |
![]() |
2023年,我國肉蛋奶產量超過1.75億噸,同比增長4.7%,再創(chuàng)新高。肉類禽蛋產量多年穩(wěn)居世界第一,奶類產量進入世界前列。圖為內蒙古自治區(qū)扎蘭屯市臥牛河鎮(zhèn)廟爾山松樹溝牧場,肉牛在草地上吃草。 |
![]() |
我國水產品年產量連續(xù)35年位居世界第一。2023年水產品總產量達7116萬噸,約占全球產量的40%,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達50.48千克,遠超全球人均水平。中國還是漁業(yè)大國中首個養(yǎng)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。 |
![]() |
去年我國各類森林食物年產量2億多噸,成為繼糧食、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產品。森林食物生產能力持續(xù)增強,產品種類涵蓋“米袋子”“油瓶子”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等。 |
民以食為天。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,糧食問題,既是“國之大者”,也是“民之關切”。糧從何來?答案是樹立大食物觀,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體系。除了糧食,肉蛋奶、果菜魚、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。耕地以外,我國有著40多億畝林地、約40億畝草地、1.8萬公里海岸線和大量河流湖泊,開發(fā)國土資源增加食物供應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。向森林草原要食物,向江河湖海要食物,向設施農業(yè)要食物,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、要蛋白……在生態(tài)友好前提下,全方位、多途徑開發(fā)食物資源,開發(fā)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已成為端穩(wěn)端牢中國飯碗的堅實支撐。
《 人民日報海外版 》( 2024年11月09日 第 08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