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農聯體”聯出一片新天地

農用無人機噴灑葉面肥。
植保四輪機車開展作業(yè)。
“農聯體”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正在投放魚苗。
“你們想看啥樣兒的農業(yè)機械?我們這兒天上飛的地里跑的都有!”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(zhèn)混都冷嘎查,烏蘭哈達鎮(zhèn)“農聯體”合作社理事長陳烏力吉木仁正介紹著各類現代化農業(yè)設施。
隨著“轟隆隆”的機械聲,一架農用無人機不到10分鐘就噴灑完一畝水田的葉面肥,玉米地里植保四輪機車張開了足有18米長的機械臂,一次能給30垅的玉米打藥。
“這工作量擱以前得五六個人背著打藥機忙一整天才干得完?!标悶趿救市χf,在他的“農聯體”合作社,參與的各嘎查可以互補共享這些“高級”農具,極大地節(jié)省了工具成本,提高了農業(yè)作業(yè)效率,解放了農戶的雙手。
今年以來,興安盟級“曉景計劃”帶頭人陳烏力吉木仁牽頭,動員有意向聯合發(fā)展的合作社、家庭農牧場及種植大戶通過農機具入股等形式組建“農聯體”合作社,充分整合農機設備和人力資源,以低于市場約30%的價格,為全鎮(zhèn)農戶提供農業(yè)生產社會化耕、種、防、收全程托管服務。
目前,烏蘭哈達鎮(zhèn)“農聯體”合作社覆蓋了全鎮(zhèn)11個嘎查200余戶農民的4萬余畝耕地,整合各類農機械50余臺(輛),提供代耕代種、噴藥灌溉施肥、機械收割等各類環(huán)節(jié)托管的機械化模式服務,實現農機具資源集約高效利用,并為村民提供40余個就業(yè)崗位,每人增收1萬余元。
除了穩(wěn)抓水稻、玉米等主業(yè),農聯體還開展多種經營,積極探索“一舉兩得、一水二用、一田雙收”的稻田養(yǎng)魚模式,讓魚稻共生,打造純天然、無公害招牌。農戶變股東、小田變大田。多種經營,多維度服務,“農聯體”合作社的新模式讓廣大農民嘗到了甜頭。(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包寶音德力格爾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